English

人才招聘会 火爆背后缺点啥

2001-04-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晓曲 我有话说

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战,至使各种人才招聘会蜂拥而至,好不火爆。然而,就在这一片熙熙攘攘之后,急于用人的不少企业抱憾而去,求职的学生也有不少人失望而归;更有甚者,今年中国人才吸引力500强企业招聘会上,由于参会企业与广告宣传的内容相去太远,引起求职者公愤,退票队伍排成长龙,居然还惊动了“首都巡警110”。于是,有人说,招聘会有点“大呼隆”,缺乏实效、缺乏规范……那么,招聘会究竟该怎样才能做到“两情相悦”呢?热热闹闹的人才招聘会背后缺点啥呢?

精心组织减少盲目性

在北京举办的新世纪首届全国人才交流大会暨西部开发人才招聘大会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42个部委和中央企业在内的1192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招聘,创下近几年来人才招聘会之最。

然而虽有4万余名各类人才到会,但当场签订协议的仅十分之一。人才的流向依然是“东喜西愁”。京沪企业大多收到了超过计划10倍以上的申请表,而西部的不少企业计划人数却远远不足,玉溪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杨春月说:“本打算招100多人,但连一份协议书也没有签订。”

对此,青岛金前程人力资源顾问公司主管薛莉指出,今后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种人才招聘会的宏观指导,加强招聘会的组织工作。她认为,大会开始前的2个月中,各地有关职能部门就应将大会的内容通知到相应的单位,并将招聘单位的具体情况做成宣传品,分类提供给目标人群。她指出,单从时间安排来看,此次招聘会就存在调研不足的问题:1月13—15日恰好是研究生考试时间,这就损失了近一半的潜在人才。另外,高层次人才招聘展厅的布置、展版的序号、询问程序繁琐,又使不少人才因办手续程序复杂望而却步。她还指出,招聘会只是一个用人单位和人才的见面会,更重要的是建立高级人才资源库,便于用人单位随时查询,从而减少对招聘会突击性见面的依赖,减少盲目性。

去年从英国留学回国的周熙向记者介绍说,国外的人才交流会秩序很好,应聘者一般提前4个月报名,招聘单位的信息也在网上登记,2个月前公司就已经看到了应聘者的简历,等到招聘会时就是见面,目的性很强,成功率自然就高。

向专业化区域化迈进

一次招聘会上,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女生由于考试还没完,由父母代替她来找工作。“女儿是学医的,但在偌大的招聘市场上,我们只发现了两家外省的市级医院,并且一致要求要硕士以上的学历。女儿苦苦学了6年本科,如果为了就业去改行的话,十分可惜和遗憾”他们的苦恼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说,人才招聘会如果专业化更强一点,不仅可使人才找到位置,招聘单位也能满载而归。抚顺石油学院学化学工程的程鹏认为,这类仅两天的大型人才交流会是大而全,不是少而精,因而成功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瞎忙。从南京来的胡振兵、杨立军等4位北京籍学生也认为,对于他们这些学工的,要是能分文、理科类专场他们会更有兴趣。如果专门为北京籍的外地学生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哪怕招聘单位待遇差一点,他们也乐意。

对举办专业性招聘会,兰州市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孙战军副主任十分赞同,他介绍说,如果是专业性人才招聘会,用人单位只招某个专业,应聘人才集中到这个专业上,这样就防止了盲目性。他说,兰州工程技术人才市场为国有企业、机械系统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还认为,如果能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地区举办招聘会,单位就近招聘愿意去那个地区的人才,应聘者有目标、有思想准备去应聘,还可以实地考察环境和单位,有利于单位和人才的交流,这样也可提高成功率。

其实,几年前就有人对表面上红红火火的人才招聘会提出质疑: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招聘会,可成交比率究竟有多大,招聘单位和应聘者的盲目性又该如何去避免,如何有的放矢去应聘和纳贤,还有待于有关部门去研究、探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